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培养与管理  中心活动  资料下载 
搜索结果页
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把“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我国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及一些倾向性地方政策,正在削弱和动摇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运行的根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方面要坚定“三个自信”,从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和观念转变上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运行基础; 另一方面,应按照“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思路和“长久不变”的原则,着手构建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4日

韩英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的立法纾困
韩英夫,辽宁大学法学院讲师。 本文原刊于《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注释已略,如需引用请核对期刊原文;仅限学术交流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予以删除。 内容摘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通过重识各具体资源要素间的生态功能关联而展开的空间维度的整体性登记,其蕴含了使登记客体呈现生态性革新和空间性扩张的新趋势。确权登记改革对以保障交易安全为主线的传统物权登记功能定位形成动摇,并进一步冲击了取向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30日

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我国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及一些倾向性地方政策,正在削弱和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运行的根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方面要坚定“三个自信”,从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和观念转变上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运行基础; 另一方面,应按照“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思路和“长久不变”的原则,着手构建长久
发表时间:2014年03月25日

房绍坤|承包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方式释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私法制度构造研究”(项目编号:23YJC820027)。 作者简介:房绍坤,男,法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历任烟台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14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对有关南街村模式争论的思考
【内容摘要】:南街村模式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应变方式,是打出自己的品牌、盔得市场知名度的策略。它说明社会主义在实践形式上的多样化。因此,不应当过多地从“主义”上评判南街村模式,而要如实地回复到市场经济本身来认识新的现象。以前那种把南街村说成是“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看法,实际上未必符合南街村本意,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学风所要求的思想方法。 【关健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街村模式;品牌   一、从什么
发表时间:2011年11月22日

把握好农村改革的“变”与“不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也有持之以恒的“长久不变”,蕴含着“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变”是因时而变、顺势而进、随事而制,是不变的主题。“不变”的是立场、方向、道路,是变的基石。我们要深刻把握农村改革“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厘清“改什么”“怎么改”“坚持什么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18日

豆书龙|托管之困—中国特色土地托管困境及其治理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的探索实践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然而,土地托管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却遭遇困境。该书以山东省光明县10年的土地托管政策实践作为历时性案例,构建复合型治理理性框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供销部门主导时期、主体转型时期和工商企业主导时期土地托管政策遭遇困境的基层治理逻辑,分析土地托管政策屡遇困境的典型性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中国特色土地托管高质量发展。在国内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10日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
      【摘要】农业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实行的是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制度,现在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外延与内涵进行个统一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制于相应的宏观经济环境,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丰富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改变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发展倾向。确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的理念,确保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加强农民土地权利保护是今后
发表时间:2011年01月22日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统”与“分”结合问题研究
【摘要】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家庭分散经营是由农业产业特征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决定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有着改变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发展倾向。农村经营体制的统一经营在国外表现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在中国则是要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和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在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两个层面,同时从制度与技术创新两个路径,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
发表时间:2011年05月18日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是处理其利益分配纠纷的关键所在,现行的界定标准存有一定缺陷,以户籍为主以履行义务为辅方能合理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 关键词:农村  集体  成员  资格  界定 我国农村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实质是对农民能否享有集体利益的界定,因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实际利益具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
发表时间:2008年09月11日

农村耕地承包权期限的困境及出路
  [摘要] 伴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耕地承包权期限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决策层探讨的热点。党和国家靠期限的“无限顺延”或“永久性”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真正的维护农民的权利,还是仅仅是制度设计者、政策决策者的一厢情愿?本文拟从价值分析、实证分析的角度,对现行耕地承包权期限无限顺延或永久性带来的问题进行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耕地承包权期限   无限
发表时间:2008年12月24日

农地所有权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子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国国情表明,土地制度的变革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伴随着家庭承包制的产生、确立、创新,农村经济在波动中向前发展。1978―1989年是家庭承包制产生并在全国大力推广的时期,农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增长。在1984年首次出现“卖粮难”、“卖棉难”问题后,农业生产进入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也正是从这时起,党中央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推动农村土地
发表时间:2008年08月26日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简析
      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按户承包,按人分地,农村土地细碎化成为问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一直以来是中央农村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途径是土地流转。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
发表时间:2009年05月06日

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1]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涌进城市,农村耕地出现抛荒现象。耕地抛荒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重大任务。分析耕地抛荒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耕地抛荒;对策建议         一、新农村建设与耕地抛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
发表时间:2008年10月08日

农民组织化的困境与破解
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免除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农村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后税费时代”。因其人力资本存量一般都低于外部资本的获利预期,而无力应对农村资源流出,缺乏自我发展或对接外部资本的必要基础;任何外部主体进入乡村都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难以建立可维护的有效契约,使得无论是依靠市场还是政府手段来促使其发展的努力会面临困境。  资源存量低:后税费时代“草根”阶层难以获得发展  进入后税费时代后
发表时间:2011年11月24日

共有 13213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8810 页   当前第 8778 页

© 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