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制研究院顺利完成东莞“珠三角”农地制度调研
|
受中国法学会民法分则物权法编立法起草研究专项委托,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人员在耿卓教授的带领下于2018年1月9-10日到东莞市开展调查研究,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研究人员还有刘洪华副教授和孙聪聪博士。 东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于2015年2月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现已基本实现城镇化,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制度运行有着区别于“珠三角”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调研组先后来到大朗镇黄 |
发表时间:2018年01月12日 |
|
土地法制研究院课题组赴北京开展城乡土地调研
|
2018年7月4日-9日,我校土地法制研究院院长陈小君教授携博士后研究员孙聪聪博士、博士生郑沫、蒋都都一行赴北京开展“城乡土地信访困局及其制度应对”课题调研。 该课题是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的关于城乡土地类信访的现状特征、成因分析及制度应对的专项研究。北京市信访办及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对该项课题的调查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特选取北京市信访办、海淀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农村工作 |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11日 |
|
土地法制研究院顺利完成惠州“珠三角”农地制度调研
|
受中国法学会民法分则物权法编立法起草研究专项委托,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人员在耿卓教授的带领下于2018年1月3-4日到惠州市开展调查研究,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研究人员包括刘洪华副教授和孙聪聪博士。 调研组来到博罗县园州镇土瓜围村、石湾镇西田村、福田镇马田村、石坝镇黄山洞村,随机选取6户农户或种田大户,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农民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 |
发表时间:2018年01月05日 |
|
陈小君教授一行赴清远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立法调研
|
受清远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托并根据调研工作要求,土地法制研究院院长陈小君教授、副院长高飞教授、于凤瑞副教授于2018年5月23日赴清远开展调研。调研组的成员还包括清远市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调研组对清远市清城区洞尾村委会上华村小组、青龙村委会兵山村小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规划、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员,以及村委会干部、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了农村建筑的整体风貌 |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24日 |
|
土地法制研究院课题组赴增城开展调研
|
为充分了解广州市增城区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为后续研究扎实推进奠定基础,7月10日-13日,土地法制研究院副院长耿卓教授,研究员曹益凤、孙聪聪博士一行赴增城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课题调研。 调研期间,课题组先后走访了增城区小楼镇约场村、腊圃村,新塘镇瓜岭村、白江村、官湖村,荔城街夏街村等3镇(街)6村,就农村宅基地使用的基本情况、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意愿、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旧村 |
发表时间:2018年07月15日 |
|
土地法制研究院顺利完成江门、广州两地“珠三角”农地制度调研
|
土地法制研究院顺利完成江门、广州两地 “珠三角”农地制度调研 受中国法学会民法分则物权法编立法起草研究专项委托并根据调研工作要求,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人员在陈小君教授的带领下于2017年12月25-26日以及12月28-29日分别到江门、广州两地开展调研,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还有高飞教授、王荣珍教授、许英副教授。 调研组去到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和会城街、恩平市圣堂镇和横陂镇,以及广州市增城区朱 |
发表时间:2018年01月02日 |
|
关于后精准扶贫时代的可持续反贫困斗争
|
最近中央开了扶贫会,打气鼓劲走完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今天还是接着谈与贫困相关的话题吧。在今年内,贫困县理论上都可以摘帽了,个人认为摘帽摘的一个不剩最好。时间到了嘛,任务就应该完了,这是个惯例。这个时候,喜欢咬文嚼字的伙计们就别什么扯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对脱贫的影响了,让千百万可怜的基层干部们都能放下旧事干新事,都有种被解放了的感觉,轻装上阵向前奔。皆大欢喜,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哩! 精准扶贫工作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1日 |
|
关于猪
|
今天想谈谈生猪产业。 几年前,猪肉卖十元钱一斤的时候,我在好几篇文章中预告——十年内普通猪肉会卖到五十元一斤。有一个朋友还专门从北京市区跑到我在平谷的小院看我,还夸张的用手摸我的额头——发高烧没有? 2018年7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后,肉价很快涨到二十多元一斤。2019年12月8日,农村农业部说生产恢复好如预期,预计2020年春节猪肉供给也好于预期,但很意外,元旦的肉价每斤三十元左右,春节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2日 |
|
这次疫病灾难,付出了惨痛代价,能收获什么呢?
|
社会共识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例如:文革后,国人有了一项基本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因为有了这项共识,调整整顿就力度大,经济很快就繁荣了,物质很快丰富了。 社会共识是哪里来的呢? 第一,广泛的社会实践; 第二,可重复的科学实验; 第三,大灾难; 第四,信仰; 第五,民主。 每一次大灾难,代价都是惨痛的。但,大灾难可以快速教育人,统一人的思想认识,社会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快速达成共识。这就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09日 |
|
关于农产品滞销问题,兼答疫情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
有朋友问:广西水果如柑橘、甘蔗等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每年都出现,但今年碰上了这次疫情,损失更为惨重。您认为这种大规模的滞销现象,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要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普及两点常识。 第一点常识:一般性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在由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跨越的过程中,必然出现滞销现象,其价格必然会出现大幅波动。以广西的柑橘为例,第一个阶段为供不应求阶段,如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第一阶段的最大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2日 |
|
关于农村扶贫工作
|
1.反贫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三五十年内估计这项工作还必须持之以恒的做。这项工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居民由于组织化水平低,只能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收益。但在生产能力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再追求数量增长收益一般会导致“勤劳致穷”或“越扶越贫”。二是资本和技术追求垄断收益的能力越来越强已经是必然趋势,挤出小农、打垮小农、消灭小农是市场经济体制给技术和资本的正当权益。基于上述两点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1日 |
|
关于扶贫扶志和扶智
|
今天还是接着谈扶贫。 前两期发出后,收到不少反馈,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扶贫如何扶志和智? 很多基层干部提这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实在是来之不易啊,但巩固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就更难了!看来脱贫摘帽实在不易,而返贫可能是分分钟的事啊! 关于扶贫关键在于扶志和智的观点,我是理解的,但我对这样的表达是持保留意见的。 我觉得吧,增志和增智,实际是指赋能,赋能主要是指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建设 |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2日 |
|
乡村振兴,应该干什么?
|
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 无论是振兴乡村(扩大内需),还是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都必须让九亿农民及农民工家庭有钱,有很多钱。农民及农民工家庭没有钱,振兴乡村和乡村振兴都是万万不能的,也不能称为乡村振兴或振兴乡村。 九亿农民及农民工家庭有钱、有很多钱,是什么含义? 第一,收入必须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死资产、资源等必须能够便利 |
发表时间:2019年08月20日 |
|
怎么干?如何变“组织无效”为“组织有效”?
|
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 如前所述:实现乡村振兴或者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乡村有钱——让九亿农民及农民工有丰裕的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流! 如何才能让九亿农民及农民工有丰裕的收入和充兄的可支配现金流呢? 根本举措是:组织有效+金融有效+产权有效+信用有效。没有这个,不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不可能,而且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 |
发表时间:2019年09月07日 |
|
怎么干?如何实现金融有效?
|
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 如前所述:实现乡村振兴或者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乡村有钱——让九亿农民及农民工有丰裕的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流! 如何才能让九亿农民及农民工有丰裕的收入和充兄的可支配现金流呢? 根本举措是:组织有效+金融有效+产权有效+信用有效。没有这个,不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不可能,而且扩大内需、转变经济 |
发表时间:2019年08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