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培养与管理  中心活动  资料下载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与人文广州”圆桌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城市创新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外举行
2017-12-18 09:38  

2017年12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与人文广州”圆桌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城市创新传播高峰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以“人文广州意识重建:善自身·汇百川”为主题,从多元视角探讨广州的人文精神、展示广州的国际形象、以及广州城市品牌的构建及传播策略等问题。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石佑启出席开幕式,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荷兰驻中国建筑师代表等境内外16位政媒产学研多领域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政媒产学研多个领域,粤港澳等不同地域的,共计128位代表。  

 

开幕式  

上午9时,圆桌会议开幕式在校行政楼三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石佑启、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主持大会开幕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石佑启在开幕式上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石佑启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新媒体变革环境下如何挖掘广州本土文化,使之为广州智慧城市、可沟通城市绽放光彩,提供文化智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广州在其中如何定位城市角色,如何更好发挥智库为广东和国家建言献策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他谈到,2017年6月24日,广外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希望整合、盘活广外的粤港澳研究力量,建成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开放性平台,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他认为,本次会议契合当前国家政治局势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将广州的未来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积极研讨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提出更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发展和广州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广州市社科联举办的第四届广州学术季的一场重要活动。她代表广州市社科联,向今天出席本次圆桌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谈到,今天的圆桌会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和人文广州的视角,探讨“人文广州意识重建:善自身·汇百川”,这一主题恰逢其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更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资源,以开放包容、海南百川、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城市人文精神引领改革创新,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唤醒广州作为千年岭南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汇集全体城市市民的创新智慧,重建人文和艺术素养意识,展示国际都市应有的气度和胸襟,是亟需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举办本次圆桌会议的意义之所在。她希望大家敞开思想、碰撞思想火花、交流观点,推动学术创新,服务广州的发展。  

   

广外新闻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现场  

 

主旨发言  

在大会的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共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城市品牌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近代广州城市文化发展与人文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与对策,以及其他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与人文广州相关的议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分享与探讨。  

(上)  

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荷兰海牙、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7位海内外嘉宾进行了精彩发言。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侯迎忠依次主持了上午两个阶段的主旨发言环节。  

   

清华大学范红教授(左)、  

荷兰驻中国建筑师代表Hilhorst(中)、  

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邵菱发言(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范红教授首先作了发言。范红教授谈到,区域品牌形象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梳理的资源庞杂,涉及政府工作部门繁多,也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她指出,城市形象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综合性工作,城市传播重点在于让城市有意思、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样就有传播意义。    

荷兰驻中国建筑师代表、海牙市前副市长Hilhorst(何艾伦)介绍了荷兰都会湾区的区域基本情况,分享了荷兰都会湾区的协同发展经验,即采取自下而上的合作方式,各大城市共同邀请商业人士城市规划专家学者、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成员共同为国际都市群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方案国际研究中心总经理邵菱通过对广州时代美术馆的案例介绍,说明了建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意义更深层地表现在它独特的底蕴,体现人们精神上更高的追求。她认为,每一种建筑都是本土条件和潜力与建筑师天赋和兴趣相互碰撞的结果,不能用一种建筑或一套体系去应对不同的文化。  

 

   

广外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左1)、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刘彦平(左2)、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段淳林(右2)、  

广外新闻学院院长杨魁(右1)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粤商研究省级基地主任申明浩提出,创新与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关键要实现内部互联与全球互联,包括城际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网络、城市间基础设施实现协同,从互联互通到直连直通、集中居住和引领消费,实现精准协同合作,从之前的自贸区发展成来的自由港。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谈到,城市品牌化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大的连带和引领效应地方政府在推广城市品牌方面缺乏认识、经验。他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中,特别是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龙头城市,广州应在整合协调发展之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淳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在金融和服务具有优势,未来拥有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质。她指出,广州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重新定位城市形象,并结合大湾区建设讲好广州故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认为,城市的灵魂是文化,而人文城市建设,给我们再次思考城市的本质及人类的城市梦提供了契机。在探索西方城市演变的历史轨迹的同时,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探索人类城市发展的本质与趋势,寻找中国式人文城市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侯迎忠(右)  

主持上午的主旨演讲  

 

(下)  

下午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南京大学、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的9位嘉宾作了精彩发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葛诗利依次主持了下午两个阶段的主旨发言环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谢静(上左)、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廷(上右)、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何春晖(下左)、  

南京大学教授高小康(下中)、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李蕾蕾(下右)发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谢静提出,新的媒介技术条件打破了固有的在场与缺席二元对立,塑造了新的在场性,从理论上颠覆了城市与传播研究的一些基础假设,由此也引发了有关城市沟通性的一系列新问题要从原来所理解的直接化交往转化到中介化的角度来思考人在城市中的在场性。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吕传廷提出,人类的发展和城市的发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山水,山和水是城市的基本要素。在城市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物质的东西,而真正利用的是城市的空间。广州一直依托珠江水系负山抱水而建,虽然现代化的发展让人类获取水资源的方法更多样化,但是山水精神一直存在人文之中。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策略传播系副主任何春晖通过对杭州城市传播管理创新的经验分享,提出了城市经营必须嵌入体验营销的全新视角。实施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以社群营销为路径、以共创价值为理念的城市品牌营销战略,应当成为新常态下城市传播管理的新观念新思维。  

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高小康指出,从大都市群到大湾区建设,不仅是在地理形态上增加了海湾和港口,而形成新的空间结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广州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面临着走向全域化生态的大湾区文化前景。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人文地理学博士李蕾蕾结合媒介技术的历史演化和城市传播与沟通的意义,探讨了纽约形成全球创意城市的核心机制。她强调,全球创意城市的形成不仅被土地、经济或资本所驱动,而且与媒介技术的发明及其在城市空间的应用,以及对都市人群的社会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栾轶玫(左1)、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伟步(左2)、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慕清(右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袁瑾(右1)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媒体专家栾轶玫指出,城市形象建构,实际是集中、接连不断地向市民与相关目标受众提供形象构件,满足市民及相关目标受众对城市形象的期待。在提供城市形象构件时,要注意当下具体的社会情境,特别要清楚国家的相关控制与道德约束的底线。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伟步通过介绍自己主持的调研,提出广州市存在文化建筑保护不力、文化投入比较少等问题。他进一步指出,城市形象不仅仅在于城市景观的构建,更在于浓厚人文精神氛围的营造,展现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城市形象。广州城市形象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世界一线城市迈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聘副教授、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慕清探讨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如何从建设市民人文意识着手,让市民在历史景观的角落里寻找与当代心灵相通的东西。她认为,可以通过影像刺激记忆痕迹,让市民在认知、传承和创新中产生互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袁瑾指出,伴随当代城市的更新,城市文化建设正从单纯的硬件建设和景观塑造,走向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营造和审美传播。广州文化微地标刚刚兴起,但是它孕育着新的城市文化基因和文化细胞。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取决于城市内在的文化品质和凝聚力,微地标有可能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形象。  

   

广外新闻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左)、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葛诗利(右)  

主持下午的主旨演讲  

 

闭幕式  

下午5时,粤港澳大湾区与人文广州”圆桌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城市创新传播高峰论坛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闭幕式。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主持闭幕式。  

   

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主持闭幕式

   

在大会闭幕式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魁教授作了精彩的闭幕辞。他谈到,这次论坛承蒙各位嘉宾的光临,各个领域、学科的大咖云集,从不同的维度谈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可谓精彩纷呈。此次论坛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广州面临“新一线城市”的冲击的背景下举行的。与会嘉宾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议题能够紧紧围绕大湾区、城市定位进行探讨,而且各位拥有丰富的背景和各自独特的视角,会议达成了很多共识,包括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注重城市的可沟通性、突出城市的品牌化建设等,令他感受很深。本次会议使他本人、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都收获满满。为此,他向与会嘉宾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发言最后,他希望各位与会嘉宾今后继续支持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的工作,并期待有机会明年在广外再次相聚。  

   

广外新闻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魁在闭幕式上致辞

   

最后,在与会全体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粤港澳大湾区与人文广州”圆桌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城市创新传播高峰论坛圆满结束。本次会议探讨的议题集中,达成的共识广泛而深刻,必将有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城市建设和发展。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附:

 

澳亚卫视对本次会议的电视新闻报道(从 44分47秒 到 48分00秒)

关闭窗口

© 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