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为我院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一场题为“范式转换: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的学术讲座。
张洪忠教授在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张洪忠教授以传统新闻传播学的产业基础在发生改变来切入主题,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
现今新闻传播业发展到人工智能阶段,是与大众传播时代不一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张洪忠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颠覆性的三个方面: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和把关人规则。对于内容生产流程而言,张教授指出:“现在的内容生产流程较过去来说有较大的不同。旧的编辑方式是对新闻的选择与重组,是一个以人为主导来完成的编辑过程。而现在新的趋势是:我们从手机中获取信息。虽然看不到生产的过程,但是可以知道手机就是新的传感器,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信息员。海量的信息是用机器来处理筛选,再也不是以人为因素来决定了。”
随后,张教授就人工智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如英国体育报道GiveMeSport、阅读报告Authors.me、人脸识别辅助采写等。张教授表示:机器写作的效率远远高于人工写作。以娱乐新闻为例,在微博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截图,放入机器内进行数据处理,重新进行语言的组织。可以生产出新的新闻,可以更快直击用户的喜好,对新闻生产有很大帮助。目前正在致力于开发这样的新模式,并且将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电商领域,通过大数据推荐给用户阅读。
学员与张洪忠教授交流
随后,张洪忠教授还提到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机器行为学。如特朗普大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社交机器人,这种社交机器人也分为聊天机器人、垃圾机器人和移动电话助手三类。张教授指出,社交媒体的生态正在从完全由“人”主导变为“人+社交机器人”的共生状态,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社交机器人”正在成为传播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社交机器人的发展也带来了传播学研究新范式的探讨。社交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规律有别于真人用户。对于过去建立在“真人”研究基础上的传播学来说,亟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
张洪忠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新媒体技术
最后,张洪忠教授就国内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些介绍。特别说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个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技术也频繁出现在2019年两会报道现场,在两会新闻的采集、生产、报道和平台建设等传播链条各个环节都有应用。
同时,他也指出,应该对两会报道中的新技术应用有清醒的认识。一是在新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相比有明显差距,特别是在技术开发上,主流媒体还是有所欠缺;二是目前只在重大报道中使用新技术,主流媒体还需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常规报道中;三是要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考虑,有用户、有流量才是最终决定媒体融合是否成功的标准。
专家介绍: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SSCI刊物和CSSCI等各类中英文学术刊物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资本影响下的中国传媒业》、《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等四部学术专著。承担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及多项横向课题,长期开展大型调查和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
文字/熊洛琪 图片/朱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