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培养与管理  中心活动  资料下载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活动>>学术讲座>>正文
【暑期学校讲座系列】单学刚:网络舆论生态与监测研判方法
2016-07-16 14:24  

79日下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老师做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年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生暑期学校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给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网络舆论生态与监测研判方法的演讲。讲座上,单老师与我们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关于舆情监测与研判的基本方法,并分享了人民网在舆情工作方面的经验。

 

 

单学刚老师为同学们讲课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生态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来源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传播新格局逐渐成形。单老师指出,在这一背景下,以草根、专家为代表的“新意见阶层”兴起,网络活跃群体日趋年轻化。

 

 

 

依据舆情工作经验,单老师将网络热点舆情归结为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六大关系,十五大热点。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模式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人肉搜索、新闻搭车刻板印象罗宾汉情结甚至网络炒作和水军都成为常见现象。

 

 

 

舆情监测和研判的基本方法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网民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网络舆情信息总容量日臻扩大。对此,单老师强调:这要求通过人机结合,进行舆情数据的挖掘、分析,科学、高效地进行预警。

 

 

 

关于舆情预警的标准,单老师指出可据舆情信息条目的点击、回复、转发数达到一定数量而设定,并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其划归为一般、较大、大、特别重大四种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启动不同应对机制

 

 

 

机遇降临舆情产业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舆情信息数量大、变幻快,为专业网络舆情研究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媒体、技术等优势得以彰显,舆情分析师也应运成为紧俏热门职业。在这一背景下,单老师列举了媒体人在社会洞察等能力上所具备的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并指出媒体人转型做舆情,可以更好地观测出舆情信息中折射出的价值。

 

 

 

在单老师看来,舆情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它不但促进社会互动,维护国家安全,也为企业创新开辟了道路,推动舆情服务机构向新型智库转变,发展思想生产。

 

 

 

讲座最后,单老师为我们分享人民网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工作成果,并表示人民网将在新媒体智库建设、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等方向上努力,也望专业基础牢固,勤奋敬业,敢于创新的人才能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人民网舆情事业。

 

 

 

专家介绍:单学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人民在线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网络舆情》副总编辑。兼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家旅游局舆情顾问,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专家顾问团成员等职务,以及多所党校的客座教授。

关闭窗口

© 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