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培养与管理  中心活动  资料下载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活动>>学术讲座>>正文
王君超:躺平:作为亚文化的文化意涵
2022-06-09 16:09 刘紫薇,司珊珊 

2022年5月27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导王君超教授为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躺平:作为亚文化的文化意涵》的线上讲座。王君超教授的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躺平是什么、躺平的来源、躺平的文化谱系、躺平的亚文化分析、如何评价躺平现象。

讲座伊始,王教授分享了一篇题为《逃离还是躺平?2022年巴黎高科农业学院的毕业典礼视频全法火爆了!》的文章,他认为视频中学生的演讲内容相对于近年来的躺平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王教授强调道:“年轻人在面对世界上种种危机和挑战时,不是躺平而是要积极参与。”


一、躺平是什么

王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躺平的内涵,首先他以豆瓣躺平小组的小组简介为例,指出有人将躺平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随后,他向同学们讲解了网络中的躺平学:躺平是一种旨在解决年轻人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不被舆论左右,回归初心的学问,归属失败学分支。


二、躺平的来源

躺平文化源于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贴子,该网友在文中写道:“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而这一词在网络中走红,并引起海内外热议,在许多海外报道中提到,“躺平”这一概念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属于一种亚文化的表现。如今许多年轻人用躺平来抵抗社会上的种种压抑,王君超教授认为这种反抗其实是无效的。


三、躺平的文化谱系

王君超教授从犬儒主义、丧文化、佛系文化以及内卷文化等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了躺平文化的文化谱系。犬儒主义的本意是通过正确的训练,不被一切世俗的事务,包括宗教、礼节、惯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等习俗而产生的欲望束缚。丧文化则是流行于中国青年群体中的由颓废、悲观绝望等小情绪所引发的一种亚文化。而佛系文化表达的是一种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王教授还向同学们讲解了内卷化一词的来源以及其引申意义,并且指出内卷化一词在使用中实际上出现了语义偏移,被用来代指内部的恶性竞争。


四、躺平的亚文化分析

在第四部分,王君超教授介绍了亚文化研究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关概念,并以伯明翰学派迪克·赫伯迪格的亚文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围绕“风格”“抵抗”“收编”这三个关键词来讨论躺平文化。

从风格上看,躺平文化是柔性的,表现为发牢骚,强调自己和大众的人生宗旨不一样,行为方式并没有刚性的抵抗。从抵抗上看,虽然躺平文化看似很柔性,但是在一些专家看来,依旧有强烈的抵抗意识,只不过这种抵抗是柔性的抵抗,而其刚性抵抗的表现主要在意识形态上。从收编上看,由于躺平文化是与主流媒体对抗的亚文化,不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对躺平的收编主要是意识形态的收编。


五、评价躺平现象

谈到主流意识形态对躺平主义的态度,王君超教授认为主流意识对躺平既有批判也有包容,王君超教授还从青年人自我辩白的角度来分析躺平文化。王教授认为,“躺平的本质是弱者的武器,躺平透露着底层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消极反抗和不合作的意识,某种程度上挑战主流的价值观。”

王君超教授强调了躺平文化会带来大家都躺平的消极后果,作为青年人要有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他说:“我们的未来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尽管现在的青年人有很多的挫折、忧伤无奈,感受社会的压力,感到(社会)上升渠道比较窄,但实际上,这是负面的一面,而辩证的看法应该看到另一面,社会的变革加快,社会愈来愈复杂,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去适应去进取去改造,让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有所变化。”人生艰难,不止一躺。积极应对,方为良策。在讲座的最后的提问环节,王教授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





嘉宾介绍:

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曾为人民日报社海外版主任编辑,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著有《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党报宣传艺术新论》(上)、《第三只眼睛看传媒》等书,编著《基于微博的表达权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主编《媒介批评经典译丛》、《微传播与网络善治》等书。





图文:刘紫薇,司珊珊

审核:赖欣嘉,余安琪



关闭窗口

© 20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版权所有